
|
湟中塔爾寺 |
 |
我其實對宗教一直持比較冷靜的態度,從來不會頭腦發熱,狂熱地追求什麽偶像或者非偶像崇拜,也從來不會覺得信仰宗教的人們是另類異類而鄙視。我的一貫原則是相信自己,當我發現不能改變環境的時候,我就會嘗試去改變自己來適應周遭的環境,所以對于各種宗教所宣揚的極樂世界偶像崇拜等等諸如此類的我都沒有任何感覺,我唯一覺得認同的是佛教中的一句話——人生來就是受苦。我想估計大多數的人心態跟我一樣。
藏傳佛教由于其傳播和盛行的地方相對來講自然條件比較惡劣,所以對于這種宗教本身的了解更加有限。人往往是有這個弊病的,越是不知道不清楚的東西好奇心越重,何況藏傳佛教的表現形式還那樣詭異和充滿了神秘,我亦不能夠免俗,盡管對藏傳佛教本身並沒有非常強的想要了解其本質的欲望,但是對有關廟宇建築群卻充滿向往,青海省內的塔爾寺便是其中之一。
據稱是藏傳佛教黃教聖地的塔爾寺,很早之前就已經成爲我鎖定的必須要去的目標之一。在號稱“世界屋脊”的青海除了青海湖和青藏公路沿線的景觀之外,塔爾寺是另一個具有標志性意義的地點。
也正是由于它的不同尋常,才吸引了我一到達西甯便直奔它而去。
正是黃昏時分,驕陽依然似火。青海境內的平均海拔高度在三千五百米以上,是以陽光的曬在這裏感受到的已經不是曬,而是一種仿佛紫光燈似的對正了面孔皮膚的直烤,我猜,那著名的“高原紅”的臉蛋跟這個恐怕有直接的關系。
遠遠地望見七彩飄揚的旌幡以及八座巍峨莊嚴的白塔,我知道那便是塔爾寺了,莫名地心裏便油生出肅然的感慨。
因爲不是旺季,遊人三三兩兩的並不多,倒是成群結隊的僧人不斷地來往穿梭,不斷地從各個角落冒出來冒出來,走著自己的路,去要去的地方。
塔爾寺的全景給我的感覺象是去到另一個世界,二十五座大小殿堂錯落有致地順序排列著,經典的建築風格帶領我進入一個迷幻而神秘的領地。塔爾寺內的酥油花、壁畫和堆繡,被稱爲“塔爾寺三絕”,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酥油花相傳是當年文成公主和松贊幹布聯姻時,當地佛教徒爲表示尊敬,在公主從長安出發時帶去的,一尊佛像前供奉一束酥油花,逐漸在西藏成爲習俗,後來傳到塔爾寺。塔爾寺的酥油花塑得非常精巧,形象逼真,堪稱一絕。每年冬天,酥油花藝人就開始將純淨的白酥油揉以各色石質礦物染料,塑成各種佛像、人物、花卉、樹木、飛禽、走獸,有的還組成各種宗教神話故事,到了農曆正月十五日燈節會上展出,一年 |
|